老化生物炭特性因原料來(lái)源和熱解溫度而表現出多元性。如,Ascough等利用重鉻酸鉀老化生物炭發(fā)現赤松炭δ13C的變化率高于海欖雌炭,這與原料中所含生物聚合物碳原子相對比例及其種類(lèi)(如纖維素、木質(zhì)素)有關(guān)。Jin等利用HNO3對秸稈炭和糞便炭進(jìn)行老化處理,其結果表明糞便炭極性基團豐度的變化較秸稈炭更為敏感,這可能是糞便炭中非芳香族C含量較高而芳香族縮合度較低,從而使其穩定性相對較低;有機碳損失使得秸稈炭微孔表面積和微孔體積減少;礦物質(zhì)(可溶性鹽和鉀化合物)和脂肪族有機物質(zhì)揮發(fā)使得阻塞的生物炭孔隙得到釋放,從而導致糞便炭微孔表面積和微孔體積增加。此外,Suliman等研究結果表明,老化生物炭表面總酸性官能團含量隨熱解溫度的升高而降低;老化過(guò)程中低溫生物炭與高溫生物炭相比其CEC含量高,這可歸因于低溫生物炭中羧酸含量較高。生物炭對空氣的敏感性隨熱解溫度升高而降低,并形成更加穩定的多芳香族結構,其原因可能是低溫生物炭含有更多的揮發(fā)物和不太穩定的芳香碳。
這些研究均表明原料來(lái)源和熱解溫度對老化生物炭特性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。但研究人員未對該方面做更為詳細的研究,從而無(wú)法預測老化生物炭特性。